鼴鼠科 Talpidae/食蟲目 Insectivora
臺灣鼴鼠
Mogera insularis insularis

別稱:悶鼠(臺語)

辦識特徵

身體圓胖而略為寬扁,毛髮柔軟緻密;前肢手掌特化增大是牠們外型上的明顯特徵,五指均有爪,長而突出,善於挖掘土壤。身體背部為灰黑色,腹側顏色較淡。為了適應穴居的生活型態,臺灣鼴鼠在外形上有許多的特化,例如外耳殼消失,眼睛小而視覺功能退化;吻端長而突出,嘴巴周圍著生長觸鬚;尾巴很短,末端著生長毛。頭體長10-13公分,尾長1-2公分,體重30-60克。齒式:門齒3/3,犬齒1/0,前臼齒4/5,臼齒3/3;全部的牙齒數有fourty two顆。

生態習性

臺灣特有亞種。俗稱“悶鼠”,為典型的地表下穴居動物。一生中絕大部分的時間均在地底下活動、覓食,很少出現在地面上。喜歡棲息在土層深厚而鬆軟的地區,諸如農墾地、河床地及森林底層最為常見。前肢強壯,特化而成的大手掌和長指爪為挖鑿土壤的利器,臺灣鼴鼠活動過的區域會留下長條狀、土層壟起於地面的地道,縱橫交錯,明顯而容易發現,這是證實牠們存在的最佳佐證。蟲食性,以土壤中之蚯蚓、蠕蟲為食。一胎可產3-4隻幼仔。

分布

臺灣鼴鼠在臺灣的分布相當廣泛,主要出現在西部地區之平地及中低海拔山區。在翡翠水庫只要是土層鬆軟的林地底層或農墾地都偶可發現那壟起於地面、長條狀的地道。
鄭錫奇 攝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