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果(別名/羊乳頭、台灣榕)
Ficus formosana Maxim
        常綠小灌木,全株具白色乳汁。單葉,對生。托葉 2,長三角形。葉紙質,長倒卵形,葉表深綠色,葉背灰綠色,長 4-9 cm,寬 1-2.5 cm,葉背疏淺色糙毛;先端尾狀漸尖;基部鈍;葉全緣;側脈羽狀,6-12 對。
        雌雄異株,隱頭花序,腋生。隱頭果倒長卵球形,綠色,熟紅,長約 11.3 mm,表有白點,疏被白色糙毛。雌隱頭果具雌花及退化雄蕊,雌花花被 4 枚,白 色半透明,披針形或圓球形,子房扁卵形, 花柱側生,柱頭 2 叉,點狀;退化雄蕊於苞片周圍。雄隱頭果具雄花及蟲癭花,雄花花被 4,白色透明;蟲癭花花被 5。
        果實扁卵形。

引證標本︱新北市平溪區衛福部國家藥園大門附近Hsu 20372(TAIE)、Hsu 20402(TAIE)

典籍記載︱全株味甘微澀性平,柔 肝和脾、清熱利濕,治急慢性肝炎、腰肌扭傷、水腫、小便淋痛、風濕痹痛、黃疸、瘧疾、背癰、乳癰等。《台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p.166》《中華本草》
李碧鳳 攝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