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壁龍
Psychotria serpens L.
別名:蔓九節、匍匐九節、拎樹龍、白珠藤、風不動、風不動藤 形態: 攀附性木質藤本,莖具氣生根。單葉對生,托葉一對,膜質,三角形或卵形,與對生葉十字,早落,葉亮革質,兩面光滑無毛,先端圓鈍,基部楔形,全緣。繖房狀聚繖花序,頂生,花多數,兩性,小形,花萼合生成杯形,先端 5 裂, 裂片三角形,先端銳尖;花冠綠白色,冠筒管狀,先端 5 裂,內面密生毛茸;雄蕊 5 枚,生於冠筒的開口處,花絲光滑;異型花柱有長短 2 型,挺出於冠筒外或藏於冠筒內,子房下位,花柱先端 2 裂。果序頂生,果實白色,橢圓球形,柱頭宿存,種子 2,橢圓狀半球形,褐黑色,堅硬,外表具稜,種子長 4-4.5 mm,寬 2.6-2.8 mm。 典籍記載之相關效用: 拎壁龍的全株,味苦微辛性平,有袪風除濕、舒筋活絡、消腫止痛之效,主治虛弱無力、風濕關節痛、頭痛、小兒疳積、手足麻木、腰腿痛、腰肌勞損、附骨疽、跌打損傷、骨折等。《台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429》 穿根藤《福建中草藥》為蔓九節的枝葉或全株,味苦辛性平,有祛風濕、舒筋活絡、消腫止痛之效,主治風濕關節痛、手足麻木、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多發性癰腫、骨結核、跌打損傷、骨折、毒蛇咬傷等。《中華本草》 藥理研究: 白血病細胞的細胞毒性 [1★]:由包括拎壁龍的三種植物提取,以細胞毒性為活性導向分離抗白血病化合物。發現熊果酸對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細胞株 P-388 和 L-1210 以及人類肺癌細胞 A-549具明顯的細胞毒性。它還對人類口腔癌 (KB)、結腸癌 (HCT-8) 和乳腺腫瘤 (MCF-7) 細胞有些許的細胞毒性。抗病毒作用 [2★]:以抗單純疱疹病毒-1 (HSV-1) 活性導向分餾過程,由拎壁龍分離出 PS-A-6;它能抑制 HSV 1 在 Vero 細胞的增殖。PS-A-6 的抗病毒作用機制至少部分是通過抑制 HSV-1 的早期轉錄 (如 Vero TK 和 ICP27 mRNA) 及抑制 HSV-1 DNA 的合成和 gB 基因表達。 化學成分研究: 穿根藤中含有熊果酸 (ursolic acid)、豆甾醇 (stigmasterol)、β-谷甾醇 (β-sitosterol)、高級脂肪酮 (higher aliphatic ketone)、烏楠醌 (tectoquinone) 等。《中華本草》 參考文獻:
討論話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