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葉羊耳蒜
Liparis nakaharae Hayata
別名:大花羊耳蒜、虎頭石、凹唇羊耳蒜、台灣羊耳蒜、能高羊耳蒜、蓬萊羊耳蒜 形態: 附生型草本,叢生,;莖呈橢圓卵球形,綠色。單葉,薄革質,兩面綠色光滑,先端銳尖;基部漸狹;葉全緣。總狀花序,總梗綠色,花梗圓柱形,綠色,花綠色,花萼 3,長線形,綠色,反捲。花瓣 3,側瓣 2,線形,綠色;舌瓣近圓形,綠色,兩側對稱、皺摺,向內折。合蕊柱綠色,肉質,略彎,長約2.1 mm,徑約 0.8 mm;蕊帽三角柱狀形,白色,花粉塊 4 枚,黃色,2 枚一串,腎形。子房圓筒形,綠色,長約 2 mm,子房下位,胚珠多數。 典籍記載之相關效用: 虎石頭《雲南種子植物名錄》為大花羊耳蒜的全草,味甘性寒,有清熱止咳之效,主治肺熱咳嗽等。《中華本草》 藥理研究: 沒有檢索到藥理相關文獻。 化學成分研究: ★從長葉羊耳蒜根莖分離出新的菲類化合物 7-羥基-2,3,4-三甲氧基菲 (7-hydroxy-2,3,4-trimethoxyphenanthrene) 和三種新的異戊二酸苯甲酸 liparacid A、B、C,以及已知化合物莫斯汀 (moscatin)、諾達 (nudol)、山藥素 (batatasin) Ⅲ和 2,5-二羥基-4-甲氧基-9,10-二氫菲 (2,5-dihydroxy-4-methoxy-9,10-dihydro phenanthrene) [1★]。 化學成分文獻:
|
![]()
許天銓 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