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翹
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
別名:一串金、旱連子、空翹、落翹、黃奇丹、黃花杆、黃壽丹 形態: 落葉性灌木。單葉,對生,葉片長橢圓形至廣卵形,鋸齒緣。花先葉開放,腋生;花萼綠色,裂片 4,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花冠黃色,裂片 4,裂片倒卵狀長圓形;雄蕊 2,著生於花冠基部,花藥 2 室,縱裂;異形花柱,長花柱型,雌蕊長 5-7 mm,雄蕊長 3-5 mm;短花柱型,雌蕊長約 3 mm,雄蕊長 6-7 mm;柱頭 2 裂。蒴果狹卵形略扁,先端有短喙,成熟時 2 瓣裂。種子多數,狹橢圓形,棕色,一側有翅。 典籍記載之相關效用: 連翹《神農本草經》為連翹的果實,味苦性微寒,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主治風熱感冒、溫病、熱淋尿閉、癰疽、腫毒、瘰癧、癭瘤、喉痹等。連翹根《本經逢原》為連翹的根,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退癀之效,主治黃疽、發熱。連翹莖葉《本草綱目》為連翹的嫩莖葉,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之效,主治心肺積熱。《中華本草》 藥理研究: 連翹藥理作用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心血管系統影響、離體小腸抑制作用、抑制彈性蛋白酶活性、及抗輻射損傷等。藥理研究文獻很多,篇幅限制僅就敝所研究貢獻說明。抗脂質過氧化 [1★]:從連翹的果實分離出的 pinoresinol、phillygenin 為抗氧化劑,對 Cu2+-誘導低密度脂蛋白過氧化的抑制活性分別為對照抗氧化劑 probucol 的 2 和 8 倍。抗流感病毒作用 [2-3★]:連翹95%乙醇提取物、50%乙醇提取物及水提取物對抗 H1N1 流感病毒感染之人類氣管上皮細胞的發炎趨化物 (RANTES 及MCP-1) 生成作用,發現上述三個提取物對於RANTES的生成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然而對MCP-1的生成卻具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本結果暗示連翹具有雙向調節發炎趨化物生成的作用。 化學成分研究: 果實含木脂體類化合物:連翹苷 (forsythin)、連翹苷元 (phillygenin)、右旋松脂酚 (pinoresinol)、右旋松脂醇葡萄糖苷 (pinoresinol-β-D-glucoside);黃酮類化合物:芸香苷 (rutin);苯乙烷類衍生物:連翹脂苷 (forsythoside) A、C、D、E、連翹種苷 (suspensaside)、毛柳苷 (salidroside);乙基環己醇類衍生物:木苷 (cornside)、連翹環己醇 (rengyol)、異連翹環己醇 (isorengyol)、連翹環己醇氧化物 (rengyoxide)、連翹環己醇酮 (rengyolone)、連翹環己醇苷 (rengyoside) A、B、C;三萜類化合物:白燁脂酸 (betulinic acid),oleanolic acid (oleanolic acid)、熊果酸 (ursolic acid)、β-香樹脂醇乙酸酯 (β-amyrin acetate)、異降香萜烯酸乙酸酯 (isobauerenyl acetate)、20(S)-達瑪-24-烯-3β,20-二醇-3-乙酸酯 [20(S)-dammar- 24-ene-3β,20-diol-3-acetate]。葉含連翹苷、連翹苷元、連翹脂苷 A、連翹種苷、連翹屬苷 (forsythiaside)、洋丁香酚苷 (acteoside)、右旋松脂酚、芸香苷和微量右旋松脂酚葡萄糖苷。研究文獻很多,此僅羅列敝所研究貢獻:★ 從連翹的果實分離出 betulinic acid、oleanolic acid 和兩個四氫呋喃木質素,右旋松脂酚 (pinoresinol) 和連翹苷元 (phillygenin) [1★]。★ 進行台灣市場中藥連翹的品質分析,青翹與老翹有相似的 TLC 和HPLC 指紋圖譜;但比較水提取物,稀醇提取物,主要成分 (連翹酯苷 A、連翹苷、松脂醇、牛蒡苷元) 含量,青翹含量遠高於老翹。因此建議連翹飲片,分青翹與老翹二個分級使用,提升臨床用藥安全 [4★]。 參考文獻:
討論話題: |
![]()
林信雄 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