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脆枝
Nothapodytes nimmoniana (Graham) Mablerley
別名:臭味假柴龍樹、臭馬比木 形態: 常灌木至小喬木。葉互生,常叢生於枝條頂端,具長葉柄,厚紙質,橢圓狀卵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長 10-20 cm,寬 5-10 cm,先端銳至漸尖,基部楔形,全緣。雌雄異株,聚繖花序頂生,小花多數,白色或黃白色;萼花淺 5 裂,花瓣 5 枚,長橢圓形,內外均被絨毛;雄花,雄蕊 5,生於花瓣裂縫,花絲長而明顯,花葯 2,縱裂,具退化雌蕊;雌花具 5 枚退化雄蕊,子房上位,花柱短而柱頭膨大成盤狀。核果,卵球形或長橢圓球形,熟時黑色。種子 1 顆。 典籍記載之相關效用: 青脆枝或臭味假柴龍樹之效用無典籍記載。民間用於治療關節疼痛、疝氣。 藥理研究: 癌細胞毒性 [1★-2★]:從青脆枝的莖部分離到的乙醯喜樹鹼、喜樹鹼、9-O-甲氧基喜樹鹼和莨菪素四個生物鹼具有細胞毒活性。細胞實驗證明青脆枝未成熟種子分離到的 9-methoxy-18,19-dehydro camptothecin及已知 4 個喜樹鹼衍生物對 HepG2、Hep3B、MDA-MB-231、MCF-7、A549、Ca9-22 六株癌細胞皆具細胞毒殺活性,其中又以喜樹鹼的活性最強。抗發炎作用 [3★]:分析六種中草藥,發現青脆枝乙醇提取對 LPS/IFN-γ 誘導巨噬細胞的一氧化氮生成具最強的抑制活性。抗癌作用 [4]:細胞實驗發現青脆枝分離的9-甲氧基喜樹鹼可提升小鼠 S180 肉瘤細胞的 Bax/Bcl-2 比例與抑制細胞的生長。結果表明9-甲氧基喜樹鹼莖由粒線體途徑誘發小鼠肉瘤 S180 細胞凋亡。 化學成分研究: ★ 從青脆枝莖部分離到新的生物鹼,乙醯喜樹鹼 (acetylcamptothecin) 與喜樹鹼 (camptothecin)、9-O-甲氧基喜樹鹼 (9-O-methoxy camptothecin)、莨菪素 (scopoletin)、(+)-1-羥基松酯醇、ω-羥基-3-甲氧基-4-羥基苯丙酮、對羥基苯甲醛、尿嘧啶、胸腺嘧啶、谷甾醇、谷甾醯基-β-D-葡萄糖苷、3β-羥基-豆甾-5-烯-7-酮、豆甾-5-烯-3,7α-二醇、6β-羥基豆甾-4-烯-3-酮、穀甾-4-烯-3-酮、亞油酸、葫蘆巴鹼、短小蛇根草甙等 17 個已知化合物 [1★]。分析發現青脆枝的抗癌成分喜樹鹼與9-O-甲氧基喜樹鹼主要分布樹皮,其次是根,莖和葉;與成熟種子相比,未成熟種子含有較高濃度;最高濃度積累在未成熟種子的子葉中 [5]。★ 由青脆枝未成熟種子分離到新生物鹼 9-methoxy-18,19-dehydrocamptothecin、5-hydroxyl mappicine-20-O-b-glucopyranoside 及喜樹鹼衍生物、diosmetin 等化合物。分析發現 9-methoxy-18,19-dehydrocamptothecin 也存在成熟種子與根、莖、葉等處,而喜樹鹼與9-O-甲氧基喜樹鹼以根部最豐富 [2★]。 參考文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