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品名 生藥名 漢語拼音
NHM-00053 寒水石(凝水石) Gypsum Rubrum, Calcitum Hanshuishi (Ningshuishi)

別名 英名 日文名
凝水石、白水石、凌水石、鹽精石、泥精、鹽枕、鹽根 Gypsum, Calcite カンスイセキ(ギョウスイセキ)

產地 其他同名館藏


說明(來源)
硫酸鹽類礦物石膏族石膏或碳酸鹽類礦物方解石族方解石,主要成分為硫酸鈣CaSO4.2H2O或碳酸鈣CaCO3。前者稱北寒水石,後者稱南寒水石。(註:〈附錄III 成方制劑中本版藥典未收載的藥材和飲片〉載有「北寒水石」,為硫酸鹽類礦物硬石膏族紅石膏,主要成分為含水硫酸鈣CaSO4.2H2O;「南寒水石」,為碳酸鹽類礦物方解石族方解石,主含碳酸鈣;「寒水石(平製)」,取淨寒水石,照煅淬法(附錄II D)煅至白色,投入”拉達”(脫脂牛奶)中淬酥,取出,粉碎;「寒水石(奶製)」,取淨寒水石1000g,砸碎,加硝石10g與水適量,煮沸3小時,傾去水液,用水反覆洗滌10~15次,至洗液澄清為止,晾乾,粉碎成細粉,加牛奶適量,攪成麵團狀,做成直徑約10cm、厚3cm以下的圓餅,陰乾。)

性狀

性味與歸經
辛、鹹,寒。 歸心、胃、腎經《中華本草》。

功能與主治(功效)
清熱降火,利竅,消腫《中華本草》。漢,作者不詳,《神農本草經》:治身熱,腹中積聚,邪氣,皮中如火燒,煩滿。水飲之,久服不饑。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治小便白,內痺,涼血降火,止牙疼,堅牙明目。(註:《神農本草經》之論述引自《神農本草經輯注》,《本草綱目》之論述引自《中華本草》。)

館藏型態 館藏位置(備註) 藥材狀況 藥材狀況確認時間

收藏日期 備忘錄

鑑定記錄

參考文獻
國家藥典委員會編輯(2010)。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附錄23頁(北寒水石)、附錄25頁(南寒水石)(〈附錄III 成方制劑中本版藥典未收載的藥材和飲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編輯(1999)。中華本草第1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305-307頁。徐國鈞、何宏賢、徐珞珊、金蓉鸞等編輯(1996)。中國藥材學下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10-1912頁。沈連生主編(1996)。神農本草經中藥彩色圖譜。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609-610頁。馬繼興等編輯(1995)。神農本草經輯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410-4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