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品名 生藥名 漢語拼音
NHO-00004 五倍子 Galla Chinesis Wubeizi

別名 英名 日文名
鹽麩葉上毬子、百蟲倉、文蛤 Chinese Gall ゴバイシ

產地 其他同名館藏


說明(來源)
綿癭蚜科Pemphigidae昆蟲五倍子蚜Melaphis chinensis (Bell) Baker或蛋倍蚜M. peitan Tsai et Tang等寄生於漆樹科Anacardiaceae植物鹽膚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麩楊R. potaninii Maxim.或紅麩楊R. punjabensis Stew. var. sinica (Diels) Rehd. et Wils.的葉上形成之蟲癭。按照外型不同,分為「角倍」和「肚倍」。(註:各主要參考書對本品的描述略有出入,將各書之敘述分列於下,並統整如上::漆樹科Anacardiaceae植物鹽膚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麩楊R. potaninii Maxim.或紅麩楊R. punjabensis Stew. var. sinica (Diels) Rehd. et Wils.葉上的蟲癭,主要為五倍子蚜Melaphis chinensis (Bell) Baker寄生而形成。《中華本草》:漆樹科Anacardiaceae植物鹽膚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麩楊R. potaninii Maxim.或紅麩楊R. punjabensis Stew. var. sinica (Diels) Rehd. et Wils.等樹上寄生倍蚜科(本資料庫稱綿癭蚜科)尾蟲角倍蚜Melaphis chinensis (Bell) Baker(本資料庫稱五倍子蚜)或蛋倍蚜M. peitan Tsai et Tang後形成之蟲癭。角倍蚜主要寄生於鹽膚木,形成之蟲癭,稱為「角倍」;蛋倍蚜主要寄生於青麩楊及紅麩楊,形成之蟲癭,稱為「肚倍」。《中國藥材學》:五倍子蚜Melaphis chinensis (Bell) Baker寄生於漆樹科Anacardiaceae植物鹽膚木Rhus chinensis Mill.葉翅上,或蛋倍蚜M. peitan Tsai et Tang寄生於青麩楊R. potaninii Maxim.小葉背上,或蛋鐵倍蚜Kaburagia ovogallis Tsai et Tang寄生於紅麩楊R. punjabensis Stew. var. sinica (Diels) Rehd. et Wils. 小葉背上形成之蟲癭,前者稱「角倍」,後二者稱「肚倍」。)

性狀

性味與歸經
酸、澀,寒。 歸肺、大腸、腎經。

功能與主治(功效)
斂肺降火,澀腸止瀉,斂汗,止血,收濕斂瘡。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斂肺降火,化痰飲,止咳嗽、消渴、盜汗、嘔吐、失血、久痢、黃病、心腹痛、小兒夜啼,治眼赤濕爛,消腫毒、喉痺,斂潰瘡、金瘡,收脫肛、子腸墜下。(註:《本草綱目》之論述引自《中華本草》。)

館藏型態 館藏位置(備註) 藥材狀況 藥材狀況確認時間
灰棕色具角狀或不具角狀分枝的卵圓形或紡錘形蟲癭 L3 陳舊 109.01.02

收藏日期 備忘錄

鑑定記錄

參考文獻
國家藥典委員會編輯(2010)。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62頁。張賢哲、蔡貴花編著(2010)。中藥炮製學。台中:中國醫藥大學。560-561頁。趙中振、陳虎彪等編著(2010)。常用中藥材鑑別圖典。香港:萬里機構‧萬里書店。452頁。張永勳、何玉玲等編輯(2009)。中藥彩色圖鑑。台北: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22-23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編輯(1999)。中華本草第5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86-91頁。徐國鈞、何宏賢、徐珞珊、金蓉鸞等編輯(1996)。中國藥材學下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738-1741頁。張貴君等編輯(1995)。中藥材及飲片原色圖鑑。哈爾濱:黑龍江科學科技出版社。104-1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