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品名 生藥名 漢語拼音
NHP-00275 柴胡 Bupleuri Radix Chaihu

別名 英名 日文名
茈胡、地薰、山菜、茹草、柴草 Chinese Thorowax Root

產地 其他同名館藏
NHP-00992、NHP-01079、NHP-01171(日本柴胡,陳舊)


說明(來源)
繖形科Apiaceae (Umbelliferae)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之乾燥根。本品習稱「北柴胡」。(註:列出之來源有繖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狹葉柴胡B. scorzonerifolium Willd.。前者習稱「北柴胡」、後者習稱「南柴胡」。)

性狀

性味與歸經
辛、苦,微寒。 歸肝、膽、肺經。

功能與主治(功效)
疏散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漢,作者不詳,《神農本草經》: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久服輕身,明目,益精。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治陽氣下陷,平肝、膽、三焦、包絡相火,及頭痛眩運,目昏赤痛障翳,耳聾鳴,諸瘧,及肥氣寒熱,婦人熱入血室,經水不凋,小兒痘疹餘熱,五疳羸熱。(註:《神農本草經》之論述引自《神農本草經輯注》,《本草綱目》之論述引自《中華本草》。)

館藏型態 館藏位置(備註) 藥材狀況 藥材狀況確認時間
R1、B1 良好 109.01.02

收藏日期 備忘錄

鑑定記錄
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顯微及ITS特徵參照「5種柴胡鑑定報告的柴胡4」,參照NHP-01231柴胡的鑑定報告。

參考文獻
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廣東省藥品檢驗所編著(2011)。中國中藥材真偽鑑別圖典2:常用根及根莖藥材分冊。廣東:廣東科技出版社。197-201頁。國家藥典委員會編輯(2010)。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63-264頁。張賢哲、蔡貴花編著(2010)。中藥炮製學。台中:中國醫藥大學。205-209頁。趙中振、陳虎彪等編著(2010)。常用中藥材鑑別圖典。香港:萬里機構‧萬里書店。156-157頁。張永勳、何玉玲等編輯(2009)。中藥彩色圖鑑。台北: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127-128頁。張賢哲(2007)。道地藥材圖鑑(一)。台中:中國醫藥大學。116-122頁。張賢哲(2007)。道地藥材圖鑑(三)。台中:中國醫藥大學。868-870頁。行政院衛生署中華藥典中藥集編修小組編輯(2004)。中華中藥典第一版。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126-128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編輯(1999)。中華本草第5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909-919頁。徐國鈞、何宏賢、徐珞珊、金蓉鸞等編輯(1996)。中國藥材學上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338-343頁。沈連生主編(1996)。神農本草經中藥彩色圖譜。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33-36頁。馬繼興等編輯(1995)。神農本草經輯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61-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