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品名 生藥名 漢語拼音
NHP-00158 吳茱萸 Evodiae Fructus Wuzhuyu

別名 英名 日文名
食茱萸、欓子 Evodia Fruit ゴシュユ

產地 其他同名館藏
NHP-01105(化學庫)


說明(來源)
芸香科植物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石虎E.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 或疏毛吳茱萸E.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 Huang的乾燥近成熟果實。

性狀

性味與歸經
辛、苦,熱;有小毒。 歸肝、脾、胃、腎經。

功能與主治(功效)
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漢,作者不詳,《神農本草經》: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血痹,逐風邪,開腠理。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開鬱化滯。治吞酸,厥陰痰涎頭痛,陰毒腹痛,疝氣,血痢,喉舌口瘡。(註:《神農本草經》之論述引自《神農本草經輯注》,《本草綱目》之論述引自《中華本草》。)

館藏型態 館藏位置(備註) 藥材狀況 藥材狀況確認時間
果實 L1 陳舊 109.01.02

收藏日期 備忘錄
神中184

鑑定記錄
連結鑑定報告:

參考文獻
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廣東省藥品檢驗所編著(2011)。中國中藥材真偽鑑別圖典3:常用種子、果實及皮類藥材分冊。廣東:廣東科技出版社。94-97頁。國家藥典委員會編輯(2010)。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60頁。張賢哲、蔡貴花編著(2010)。中藥炮製學。台中:中國醫藥大學。406-408頁。趙中振、陳虎彪等編著(2010)。常用中藥材鑑別圖典。香港:萬里機構‧萬里書店。327頁。張永勳、何玉玲等編輯(2009)。中藥彩色圖鑑。台北: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82頁。張賢哲(2007)。道地藥材圖鑑(二)。台中:中國醫藥大學。357頁。張賢哲(2007)。道地藥材圖鑑(三)。台中:中國醫藥大學。963-964頁。行政院衛生署中華藥典中藥集編修小組編輯(2004)。中華中藥典第一版。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82-83頁。肖培根等編輯(2001)。新編中藥志第二卷。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90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編輯(1999)。中華本草第4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927-933頁。徐國鈞、何宏賢、徐珞珊、金蓉鸞等編輯(1996)。中國藥材學下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089-1092頁。沈連生主編(1996)。神農本草經中藥彩色圖譜。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358-360頁。馬繼興等編輯(1995)。神農本草經輯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63-2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