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的基源、型態、化學成分與藥理活性簡介
(圖文提供,董明兆)
吳茱萸 (EVODIAE FRUCTUS)
【學名】Evodia rutaecarpa
【別名】吳萸、樹辣子、辣子、臭辣子樹等。
【基源】本品來源為芸香科(Rutaceae)植物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石虎(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小果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 Huang之乾燥未成熟果實。
【產地】野生於山地、路旁或疏林下,分佈於長江流域,華南與陜西等地。
【形態】本品呈扁球形或略成五角狀扁球形,直徑2~
【採製】吳茱萸植物為落葉喬木,其果為扁球形,花期6 ~ 8月,果期9 ~ 10月,因此每年9-10月可採,曬乾備用。
【性味】性溫,有辛辣味,有毒。
【功效】除腹脹,止痛,止咳,去濕,除風邪,促進血液循環。
【主治】治療頭痛、腹痛、痢疾、產後出血及閉經等疾病。
【複方應用】
1.戊己丸(太平惠和劑局方):黃蓮、吳茱萸、白芍,清肝瀉火、緩急止痛。
2.吳茱萸湯(傷寒論):吳茱萸、人蔘、大棗、生薑,溫中補虛、降逆止咳。
3.溫經湯(金匱要略):吳茱萸、當歸、芍藥、人蔘、桂枝、阿膠、生薑、牡丹皮、甘草、半夏、麥門冬,溫經散寒、袪瘀養血。
【注意事項】
本品有毒,使用前宜經適當炮製,以減低毒性,不宜多服及久服;本品大熱,孕婦慎用。
近年來國內外對吳茱萸的研究相當多,有關其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方面的研究綜述如下。
1. 化學成分:
吳茱萸中主要成份為三個屬於quinazolinocarboline生物鹼化合物,吳茱萸鹼(evodiamine)、吳茱萸次鹼(rutaecarpine)及去氫吳茱萸鹼(dehydroevodiamine),以及許多屬於quinolone生物鹼化合物,如吳茱萸卡品鹼(evocarpine)、1-甲基-2-壬基-4(1H)-喹諾酮(1-methyl-2-nonyl-4(1H)-quinolone)、1-甲基-2-[(Z)-6-十一碳烯]-4(1H)-喹諾酮 (1-methyl-2-[(Z)-6-undecenyl]-4(1H)-quinolone)等,其餘微量成份有檸檬苦素(limonin)、吳茱萸醯胺(wuzhuyuamide)、辛弗林(synephrine)等。
2. 藥理活性:
2-1. 血管舒張與降血壓作用:吳茱萸鹼、吳茱萸次鹼及去氫吳茱萸鹼皆顯示具有血管舒張與降血壓作用,其作用皆與血管內皮細胞與調控鈣離子通道有關。
2-2. 升血壓作用:辛弗林顯示具有升血壓作用。
2-3. 抗發炎活性:吳茱萸次鹼經由抑制巨噬細胞產生之前列腺素與抑制環氧脢-2的活性,而顯現抗發炎活性;另一方面,吳茱萸鹼及去氫吳茱萸鹼也可以透過抑制一氧化氮生成與一氧化氮合成脢之表現而具抗發炎活性。吳茱萸粗萃物及三個主要生物鹼成份吳茱萸鹼、吳茱萸次鹼及去氫吳茱萸鹼在體外培養的肺泡上皮細胞實驗中,可以有效抑制流感A病毒A (H1N1)誘導的發炎趨化激素的產生,同時也可抑制後續由發炎趨化激引起之巨噬細胞遷徙。
此外,吳茱萸粗萃取物可以改善拜血症老鼠的低血壓休克情形及提高存活率。
2-4. 抗癌作用:吳茱萸鹼經由抑制有絲分裂引起癌細胞凋亡而達到抗癌作用。
2-5. 抗真菌作用:喹諾酮生物鹼具有抗真菌作用。
2-6. 改善認知上的缺失:吳茱萸鹼在愛滋海默症基因轉殖鼠可以改善失憶症。
2-7. 心血管保護作用:吳茱萸次鹼具有增強心收縮力(inotropic)、提高心跳速率(chronotropic)、及抗血小板凝集的活性。
參考資料:
1. 中華中藥典,行政院衛生署,2004,pp 82。
2. 林麗純,陳介甫,臺灣產吳茱萸屬植物果實之成分研究,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1997。
3. Liao, J.-F.; Chiou, W.-F.; Shen, Y.-C.; Wang, G.-J.; Chen, C.-F.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infectious effects of Evodia rutaecarpa (Wuzhuyu) and its major bioactive components. Chin Med 2011, 6, 6–16.
4.
5. Chiou, W.-F.; Ko, H.-C.; Chen, C.-F.; Chou, C.-J. Evodia rutaecarpa protects against circulation failure and organ dysfunction in endotoxaemic rats through modulating nitric oxide release. J. Pharm. Pharmacol. 2002, 54, 1399–1405.
7. Yuan, S.-M.; Gao, K.; Wang, D.-M.; Quan, X.-Z.; Liu, J.-N.; Ma, C.-M.; Qin, C.; Zhang, L.-F. Evodiamine improves congnitive abilities in SAMP8 and APP(swe)/PS1(ΔE9) transgenic mouse model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cta Pharmacol. Sin. 2011, 32, 29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