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105-107年亮點計畫摘要表
計畫項目 | 內容說明 |
亮點政策 計畫名稱 |
提升中藥品質分析技術,增進中藥安全 |
預期效益或目標 |
1.強化中藥品質管理規範內容,減少誤用及無效情形。 2.建立中藥指標成分與分析方法,確立品管規範。 3.開發新分析方法,加快中藥分析時間與準確性,提升分析研究效能。 4.建置中藥品質分析資料庫及指標成分之光譜資料,開放民眾、廠商查詢與提供指引。 |
執行期程 | 105年–107年 |
執行重點 |
近程階段(105年1-3月工作事項) 第一月 1.收集台灣各地中藥店各藥材10批以上。 2.完成1種中藥之分析條件開發。包括性狀與顯微鑑別、薄層層析(TLC)鑑別、高效液相層析(HPLC)分析及極致液相層析(UPLC)分析。 3.完成各藥材指標成分之確認與含量標準研究。 4.完成指標成分之各種光譜(NMR, MS, IR)測定。
第二月 1.完成2種中藥之分析條件開發。包括性狀與顯微鑑別、薄層層析(TLC)鑑別、高效液相層析(HPLC)分析及極致液相層析(UPLC)分析。 2.完成各藥材指標成分之確認與含量標準研究。 3.完成指標成分之各種光譜(NMR, MS, IR)測定。
第三月 1.完成2種中藥之分析條件開發。包括性狀與顯微鑑別、薄層層析(TLC)鑑別、高效液相層析(HPLC)分析及極致液相層析(UPLC)分析。 2.完成各藥材指標成分之確認與含量標準研究。 3.完成指標成分之各種光譜(NMR, MS, IR)測定。 |
中程階段(105年3–12個月內之每季工作事項) 第二季 1.完成5種中藥之分析條件開發。包括性狀與顯微鑑別、薄層層析(TLC)鑑別、高效液相層析(HPLC)分析及極致液相層析(UPLC)分析。 2.完成各藥材指標成分之確認與含量標準研究。 3.完成指標成分之各種光譜(NMR, MS, IR)測定。 4.完成10筆中藥材之分析資料建檔於中藥品質分析資料庫(qaTCM)。
第三季 1.完成5種中藥之分析條件開發。包括性狀與顯微鑑別、薄層層析(TLC)鑑別、高效液相層析(HPLC)分析及極致液相層析(UPLC)分析。 2.完成各藥材指標成分之確認與含量標準研究。 3.完成指標成分之各種光譜(NMR, MS, IR)測定。
第四季 1.完成5種中藥之分析條件開發。包括性狀與顯微鑑別、薄層層析(TLC)鑑別、高效液相層析(HPLC)分析及極致液相層析(UPLC)分析。 2.完成各藥材指標成分之確認與含量標準研究。 3.完成指標成分之各種光譜(NMR, MS, IR)測定。 4.完成10筆中藥材之分析資料建檔於中藥品質分析資料庫(qaTCM)。 |
|
遠程階段(未來3年之分年工作事項) 105年 1.完成20種中藥之分析條件開發。包括性狀與顯微鑑別、薄層層析(TLC)鑑別、高效液相層析(HPLC)分析及極致液相層析(UPLC)分析。 2.完成各藥材指標成分之確認與含量標準研究。 3.完成指標成分之各種光譜(NMR, MS, IR)測定。 4.完成20筆中藥材之分析資料建檔於中藥品質分析資料庫(qaTCM)。
106年 1.完成20種中藥之分析條件開發。包括性狀與顯微鑑別、薄層層析(TLC)鑑別、高效液相層析(HPLC)分析及極致液相層析(UPLC)分析。 2.完成各藥材指標成分之確認與含量標準研究。 3.完成指標成分之各種光譜(NMR, MS, IR)測定。 4.完成20筆中藥材之分析資料建檔於中藥品質分析資料庫(qaTCM)。 5.完成1種中藥複方製劑的質量控制分析方法研究。
107年 1.完成20種中藥之分析條件開發。包括性狀與顯微鑑別、薄層層析(TLC)鑑別、高效液相層析(HPLC)分析及極致液相層析(UPLC)分析。 2.完成各藥材指標成分之確認與含量標準研究。 3.完成指標成分之各種光譜(NMR, MS, IR)測定。 4.完成20筆中藥材之分析資料建檔於中藥品質分析資料庫(qaTCM)。 5.完成1種中藥複方製劑的質量控制分析方法研究。 6.開放中藥品質分析資料庫(qaTCM)共80筆,提供教學與查詢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