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 臺灣清冠一號(NRICM101)處方依據、方解和基礎研究

臺灣清冠一號(NRICM101)處方依據、方解和基礎研究:
作者 : 蘇奕彰所長

臺灣清冠一號10味藥材荊芥防風、薄荷、桑葉、黃芩、板藍根、魚腥草、瓜蔞、厚朴甘草

臺灣清冠一號」係以明代張時徹所輯《攝生眾妙方》(明嘉靖29年/西元1550年刊刻)中之「荊防敗毒散」為處方基礎,原方說明如下:
【組成】「荊芥」、「防風」、「柴胡」、「茯苓」、「桔梗」、「川芎」、「羌活」、「獨活」、「枳殼」、「甘草」、「生薑」等量組成。
【功效】發汗解表、散風祛濕。
【主治】外感風寒濕邪、惡寒發熱、頭痛項強、肢體痠痛、腮腫、無汗、鼻塞、咳嗽有痰、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方義】方中荊芥、防風為君、取辛溫散風解表之功;羌活、獨活、川芎、生薑發散風寒濕邪;柴胡、薄荷,升清透表,散肌熱;前胡、枳殼、桔梗下氣化痰,治咳嗽胸悶;茯苓、甘草益氣健脾。

(一)可用之方:

  1. 吳又可《瘟疫論》「時疫貴解其邪熱,而邪熱必有著落。方著落在肌表時,非汗則邪無出路,故汗法為治時疫之一大法也。但風寒汗不厭早,時疫汗不厭遲。風寒發汗,必兼辛溫、辛熱以宣陽;時疫發汗,必兼辛涼、辛寒以救陰。風寒發汗,治表不犯里;時疫發汗,治表必通里。辛涼發汗,則人參敗毒散、荊防敗毒散之類是。」
  2. 依照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大流行之臨床表現符合瘟疫,人參不宜使用,故選用「荊防敗毒散」為基準方。

(二)考量瘟疫治療臨床需求,依照病邪入肺化熱為其主要表現,進行加減:

  1. 患者病勢發展朝向瀰散性肺炎,屬中醫肺熱痰壅之證,故保留辛散解表之君藥「荊芥、防風」,以及使藥「甘草」。
  2. 為免增加化熱風險,減去發散風寒藥「羌活、獨活、生薑」。
  3. 增加清熱宣肺解毒之「薄荷、桑葉、黃芩、板藍根、魚腥草」。
  4. 增加寬胸祛痰藥「全瓜蔞」,及降氣平喘之「厚朴」。

(三)因製劑品質控管需求,進行方藥精緻化:原方11味,加減方10味藥。

  1. 減去辛散行氣藥「柴胡、 川芎」。
  2. 減去寬胸祛痰藥「茯苓、桔梗、枳殼」。

本所考量瘟疫治療之臨床需求,依照「病邪入肺化熱」為COVID-19患者臨床主要表現,進行組成調整與精緻化,重新組成十位藥材之新複方。原古方為散劑,雖便於製備攜帶服用,但原製劑乃由藥材粉碎過篩使用,臨床效力低,為求對抗疫情全球擴展之需求,務必達到「高效、便捷」,因此在本所成分及生物活性監控下,授權由GMP藥廠製成濃縮細顆粒劑,可直接以溫水沖服,個別患者依照病情需求,也可以由醫師加其他配方顆粒藥物調劑使用。

(四)臺灣清冠一號基礎研究 : 多靶向COVID-19從臨床到實驗室 : 

「臺灣清冠一號」之研發成果和實施方法於2021年1月刊登並發表在頂尖國際期刊生物醫學與藥物療法(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標題為『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NRICM101 to target COVID-19 through multiple pathways: A bedside-to-bench study』。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133 (2021) 111037. https://doi.org/10.1016/j.biopha.2020.111037

NRICM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