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散的現代研究新知
在傳統方劑的發展史上,牡蠣散是一類與止汗相關功效的處方,「牡蠣散」方名最早見於西晉王叔和《脈經》:「寸口脈濡,陽氣弱,自汗出,是虛損病宜服乾地黃湯、內補散,牡蠣散並粉」[1],書中並未載明其藥物組成,但是很明顯是作為溫粉 (撲粉) 之用,以達在體表輔助止汗的目的。大約在唐宋之際,大量出現以牡蠣散為名的處方,從宋代初期第一部由國家編纂的大型方書《太平聖惠方》中就收錄有25條名為牡蠣散的處方,其中又有11方與汗症有關,就可見一斑。
本文介紹之牡蠣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合劑局所編寫之成藥處方標準用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牡蠣、黃耆、麻黃根、浮小麥四種藥材組成,原文載:「牡蠣散:治諸虛不足,及新病暴虛,津液不固,體常自汗,夜臥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驚悸,短氣煩倦。黃耆 (去苗土) 麻黃根 (洗) 牡蠣 (米泔浸,刷去土,火燒通赤) 各一兩,上三味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小麥百餘粒,同煎至八分,去渣,熱服,日二服,不拘時候。」[2]不管是久病內傷的諸虛不足,或者是新病暴疾元氣卒虛,都能導致津液不固,按中醫傳統的講法,在清醒時不因勞動,也無明顯誘因的前提下時時汗出,稱之為「自汗」,屬體表陽氣虛衛外不固。在入睡後汗出,睡醒後汗即止,稱之為盜汗又稱寢汗,則分屬陰虛陽亢生內熱。「體常自汗,夜臥即甚」說明牡蠣散兼治表裡陰陽兩虛的津液不能固攝,但本方所主病機的關竅其實是在「久而不止」這四個字,初病汗症多為氣病,病成日久則能損傷陰質,輒見「羸瘠枯瘦」等消耗性體癥;又中醫認為汗為心液,心液耗損過多,心陰不足心陽亢盛,就會伴隨著心悸怔忡驚悸等自律神經失調或恐慌感的精神官能症。為治之道,應歛陰、潛陽、固表三法兼施,方能一舉奏功。
牡蠣固澀止汗、潛陽斂陰,黃耆益氣固表,麻黃根止汗、增強收斂固表,浮小麥養心斂汗、益氣除熱,本方常治病後或產後之體虛,與肺癆之自汗或盜汗[3-5]。徐彬認為體虛衛外不固、營陰不能內守者適用牡蠣散,臨床表現有:體常自汗、夜臥更甚、心悸驚慌、短氣煩倦、舌苔紅、脈細弱[6]。朱世豪等統整牡蠣散的中醫辨證與臨床表現,如陽虛者自汗,日間汗出,活動後出汗量增多,常伴隨表虛不固之症;如陰虛者盜汗,睡時汗出,睡醒後出汗量減少,常伴隨陰虛內熱之症;以牡蠣散為治療基礎時,若屬於陽虛自汗,輔以固澀止汗、益氣固表之藥,少佐滋補之品,取其陰中求陽之意;若屬於陰虛盜汗,則輔以收斂固澀、益氣養陰之藥,少佐苦寒之品,取其瀉火堅陰之意;然而臨床上亦有陰虛自汗、陽虛盜汗者,因此朱世豪等建議辨證時務必四診綜合參考[7]。
一、治療汗症之研究新知:
直到現在牡蠣散仍是治療汗症的有效良方,陳佳娜等觀察牡蠣散加減治療原發性手汗症57例,總有效率94.6%[8];周紅玲等則是觀察用於治療自汗或盜汗症55例,總有效率94.5%[9]。許翊坂觀察牡蠣散穴位貼敷治療帕金森病多汗症40例,總有效率80%,比西藥觀察組顯著有效且不良反應率較低 (p <0.05)[10]。司勝林觀察牡蠣散治療兒童多汗症19例有效率100%,比使用玉屏風散更有顯著療效 (p <0.05)[11]。黎曉雨等觀察30例使用當歸六黃湯合牡蠣散加減治療陰虛內熱證盜汗小兒,總有效率100%,比西藥觀察組顯著有效且復發率較低 (p <0.05)[12]。李浩治療一名57歲女性患者感冒伴隨汗出,感冒治癒後汗出不減,使用桂枝湯合玉屏風散、牡蠣散加減治療汗出症狀痊癒[13]。
在藥理機制方面的研究新知,Ma等以腹腔注射降血壓藥物蛇根鹼 (Reserpine) 建立實驗大鼠模型,研究牡蠣散治療多汗症 (Hyperhidrosis) 的機制,研究結果顯示實驗大鼠的發汗顯著減少 (13.5%) 且體重增加 (13.2%),透過增加介白素2 (IL-2) (38.3%)、γ干擾素 (IFN-γ) (20.1%) 和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 (22.0%),並減少介白素6 (IL-6) (24.7%),以促進輔助性T細胞Th1/Th2比例平衡 (p <0.05),而其可能涉及的途徑是泛酸和輔酶A生物合成 (Pantothenate and CoA Biosynthesis) 以及紫質代謝 (Porphyrin Metabolism) (p <0.05),由此可知牡蠣散具有良好的止汗效果和改善免疫代謝的作用[14]。Dong等分析浮小麥的化學成分,發現木酚素 (Secoisolariciresinol) 和山奈酚 (Kaempferol) 具有類雌激素效應 (Estrogen-like effects);豆固醇 (Stigmasterol) 主要用於類固醇激素合成 (Steroid hormone synthesis);而香紫蘇醇 (Sclareol)、積雪草酸 (Asiatic Acid)、甘草次酸 (Enoxolone)、離層酸 (Abscisic Acid) 也對身體有調節作用;浮小麥可能透過上述七種差異代謝物,影響ESR1、ESR2和MAP2K1三個候選靶點,進而影響癌症、催乳激素 (Prolactin)、化學性致癌-受體活化 (Chemical Carcinogenesis - Receptor Activation) 等14條訊號通路,進而抑制多汗症[15]。
二、牡蠣散合其他複方的臨床應用:
1. 更年期症候群
朱澄漪觀察歸腎丸合牡蠣散加減治療絕經前後諸證,歸腎丸合牡蠣散加減治療組患者共58例 (總有效率91.38%) 跟服用六味地黃軟膠囊對照組 (總有效率75.86%) 相比具顯著差異 (p <0.05),兩組治療前後的卵泡刺激素 (FSH)、黃體生成素 (LH) 與雌激素 (E2) 激素水準均有顯著改善 (p <0.05)[16]。周夏等觀察生脈散合牡蠣散加減治療心腎不交型更年期症候群,40例治療組患者的卵泡刺激素 (FSH) 與黃體生成素 (LH) 水準均降低,雌激素 (E2) 水準均升高,總有效率為95.00%,顯著比西藥對照組有效 (p <0.05),有助於緩解患者焦慮、抑鬱等更年期臨床症狀,提高生活品質[17]。
2. 自體免疫疾病
陸士成等觀察牡蠣散合生脈飲治療氣陰兩虛型甲狀腺功能亢進 (簡稱甲亢),治療組36例之總有效率為97.22%,與西藥對照組相比具顯著差異 (p <0.05),且治療組患者之肝功能TBIL、ALT、AST治療效果亦優於西藥對照組 (p <0.05)[18]。翁璟同樣觀察牡蠣散合生脈飲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患者,治療組53例之總有效率為96.23%,與西藥對照組相比具顯著差異 (p <0.05),治療組患者之血清FT3、FT4、TSH水準與肝功能TBIL、ALT、AST水準均優於西藥對照組 (p <0.05)[19]。過去劉學良等的實驗研究曾顯示牡蠣散對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 (p <0.05),並統整多個實驗結果得出牡蠣及黃耆可以抑制肝臟組織巨噬細胞中一氧化氮 (NO)、介白素2、介白素1 (IL-1) 和腫瘤壞死因子α的水準,值得進一步研究牡蠣散治療自體免疫性疾病的作用與機制[20]。
3. 自主神經功能
魏潔有等觀察1名焦慮症伴隨嚴重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患者,使用抗焦慮藥物及支援性心理治療療效不佳,中醫診斷為氣陰兩虛,衛陽不固,後改用牡蠣散加味治療短期內痊癒,魏潔有等認為牡蠣散具有鎮靜之功效,可抑制自主神經系統排汗中樞,並增強和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故施以牡蠣散加減辯證治療獲得良好效果[21]。近年鞏浩然等觀察兩名脊髓損傷自主神經反射亢進患者,中醫診斷為汗證、氣血虧虛證,發作時先以西藥緊急處理,在病症較為緩解後使用八珍湯合牡蠣散治療,患者胸部以上出汗、皮膚濕冷,伴有頭痛不適、臉部及頸部潮紅等表現症狀消失[22]。患者曾因脊髓損傷嚴重,又經過手術治療,導致氣血虧損,而八珍湯合併牡蠣散,可達到補血益氣、斂汗溫陽之功效,使患者恢復氣血,出汗症狀自止[22]。
從上述文獻可以得知,牡蠣散在自體免疫性疾病的改善以及自主神經功能的調節有進一步研究的價值,然而牡蠣散在此二方面的藥理作用與機制研究較少,有待未來進行更多實證研究。
參考文獻
[1](晉) 王叔和,《脈經》卷二〈平三關病候並治宜第三〉,廣勤堂刻本,藏於北京圖書館,1330年 (元天曆三年)。
[2](宋) 陳師文,《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收錄於《四庫全書》 (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3]李飛撰、楊醫亞主編,《中國醫學百科全書79:方劑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年。
http://220.228.59.188/refbook/detail.aspx?db=crfd&RECID=R2006120230000811
[4]江克明、包明蕙編著,《簡明方劑辭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http://220.228.59.188/refbook/detail.aspx?db=crfd&RECID=R2007110120003782
[5]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辭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年。http://220.228.59.188/refbook/detail.aspx?db=crfd&RECID=R2006061140016498
[6]徐彬,牡蠣散,開卷有益(求醫問藥),(11): 52,2014年。
[7]朱世豪、黃春元、孫先智,牡蠣散加減治療多汗症經驗,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誌,40(2): 145-146,2023年。doi:10.13586/j.cnki.yjyx1984.2023.02.039
[8]陳佳娜、肖勇、吳小芸,牡蠣散加減治療原發性手汗症57例,實用中醫藥雜誌,33(1): 33-34,2017年。
[9]周紅玲、周國宇、韓天放,牡蠣散加減治療汗證55例,中醫臨床研究,9(34): 106-107,2017年。doi: 10.3969/j.issn.1674-7860.2017.34.052
[10]許翊坂,牡蠣散穴位貼敷治療帕金森病多汗症臨床觀察,光明中醫,33(22): 3364-3366,2018年。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8.22.036
[11]司勝林,牡蠣散治療兒童多汗症臨床觀察,實用中醫藥雜誌,35(2): 152-153,2019年。
[12]黎曉雨、姚虹,當歸六黃湯合牡蠣散加減治療小兒汗證(陰虛內熱證)的療效觀察,山西醫藥雜誌,51(13): 1508-1510,2022年。doi:10.3969/j.issn.0253-9926.2022.13.024
[13]黃巧藝等,李浩從陰陽失調、營衛不和論治汗證之經驗,江蘇中醫藥,56(5): 12-16,2024年。doi:10.19844/j.cnki.1672-397X.2024.05.004
[14]Ma, Shan-Peng, et al. Antiperspirant effects and mechanism investigation of Mulisan decoction in rats based on plasma metabolomics. Pharmaceutical Biology, 60(1): 1055-1062, 2022. doi: 10.1080/13880209.2022.2074465
[15]Dong, Shengnan, et al. Revealing the antiperspirant components of floating wheat and their mechanisms of action through metabolomics and network pharmacology. Molecules, 29: 553, 2024. doi:10.3390/molecules29030553
[16]朱澄漪,歸腎丸合牡蠣散加減治療絕經前後諸證的臨床觀察,陜西中醫,36(10): 1293-1294,2015年。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5.10.012
[17]周夏,王鐵柱,王嘉梅,. 生脈散合牡蠣散治療更年期綜合徵臨床觀察,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18(8): 77-79,2020年。doi:10.3969/j.issn.1672-2779.2020.08.03
[18]陸士成、趙新友,牡蠣散合生脈飲對氣陰兩虛型甲亢患者的臨床療效及肝功能的影響,中醫臨床研究,10(30): 15-17,2018年。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8.30.007
[19]翁璟,牡蠣散合生脈飲治療甲亢臨床觀察,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19(23): 35-37,2021年。doi:10.3969/j.issn.1672-2779.2021.23.015
[20]劉學良、王忠裕、陳彥平、劉輝,牡蠣散對小鼠免疫功能影響的研究,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11(1): 170-171,2009年。doi: 10.13194/j.jlunivtcm.2009.01.172.liuxl.093
[21]魏潔有、呂行,牡蠣散加味治療焦慮症伴嚴重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中國臨床康復,7(30): 4107,2003年。
[22]鞏浩然等,八珍湯合牡蠣散治療脊髓損傷後自主神經反射亢進2例,中醫正骨,34(12): 71-72,2022年。